洱海流域农业污染控源减排技术集成与生态补偿模式研究与示范
- 获奖名称:
- 科技进步奖
- 获奖区域:
- 云南省
- 获奖等级:
- 三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张克强; 张玉华; 杨鹏; 刘东生; 倪喜云; 王风; 李想; 等
- 关键词:
- 洱海流域; 示范; 生态补偿; ;
- 第一完成单位:
-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 获奖时间:
- 2013
- 项目名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电子邮件:
- 邮编:
- 地址:
- 合作完成单位:
-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 单位电话:
- 传真:
- 推荐单位(专家):
- 摘要:
- 针对洱海流域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的结构特征和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问题,以大理白族自治州原种场为试验基地,开展洱海流域农业污染控源减排技术集成与生态补偿模式研究与示范,建立养殖—种植一体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模式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洱海流域主要农作物常规轮作模式不同施肥条件下氮磷减排技术研究与示范,保证在不减产的前提下,提高农田肥料利用率,减少农田径流水中的氮磷流失;从农业生态补偿的政策法规、技术措施和案例分析等方面研究补偿的内容和方式,在此基础上,制定洱海流域农业生态补偿的办法,该办法已被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局部分采纳。项目实施期间,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2项,形成了1套洱海流域农业污染控源减排技术集成与农业生态补偿综合技术模式;建立了养殖废弃物有机肥制备技术、养殖废水农田循环利用技术、三级塘生物净化技术、常规轮作模式不同施肥条件下氮磷减排技术等关键技术示范基地;形成配套的技术规程3套;提出了洱海流域农业生态补偿办法和政策建议各1套。在洱海流域进行了广泛的示范和应用,其中,在种植业方面,已形成120亩关键技术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与生态补偿示范面积15.35万亩;在养殖业方面,已形成60亩关键技术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与生态补偿示范面积1 281.65亩。该集成技术模式在洱海流域可以进行技术移植,具有普遍适用性,可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能取得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依据每年增加20个示范点来计算,预计未来20年可实现经济效益2.3亿元。